
为进一步提升岗位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全院上下掀起了岗位练兵大热潮,该活动于年初开始部署与实施,坚持在工作中训练,训练中工作,以练促发展的方式来夯实基础,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练兵热情,达到向素质与效益提高为目的,推动大练兵向成果、向效益转化。岗位大练兵主要采取部门集中授课培训、单位组织练兵、个人自学、部门之间交流、岗位技能大比武等一系列方法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强化业务训练。通过组织各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定期业务强化培训,不定期聘请系统内外的技术专家进行授课辅导、技术培训,在网上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法》知识大练兵题库等多种方式,精心组织、严密安排,使大练兵活动有序开展、效果明显。
在岗位技能大比武即将开战之际,全体干部职工对技术实操训练进行了“充电急训”,练兵热情空前高涨,现场气氛极其热烈。无论是在高温炎热的户外高塔,还是狭小闷热的球罐,职工们结合本职工作、加班加点开展技术练兵;多少个深夜,院里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很多职工都牺牲节假日时间,夜以继日地训练,他们忘掉了日晒、忘掉了汗水、忘掉了闲暇,心里一心一意想的是如何更熟练地操作检测设备、更好地掌握检测技术,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训练,呈现出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
培训中心副主任农金龙由于近几年一直从事管理工作,检验工作接触较少,加上前期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迅速掌握较复杂的高新检测技术成了他提升技术的一个难题,他说到:“长时间脱离检验实践,要瞬间掌握和熟练操作检测技术并参加计时竞技,说实话,一开始心里真是没底、没信心,很担心自己会在比武中拖部门的后腿。”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迅速调整心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不仅利用平时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强化训练,还充分利用“五一”3天假期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临赛前的“充电集训”,白天、黑夜地反复训练。他专门邀请“技术尖兵”危化品部孙小兵副部长和实验中心的两位主任作为“老师”亲自进行授课、辅导,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步骤,他都用笔记本认真地逐条作好记录,然后细致操作检测设备,其掌握要领的速度和操作规范标准程度都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回家后,他还不忘认真研读检测设备操作手册熟悉具体应用原理,大练兵让他认识到,基础检测技术是检测质量的基础,更是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新检测技术是技术创新的手段,更是业务开拓的重要支撑。他深深地体会到:“院里对检验工作出身的管理部门干部提出‘确保技术基础、开发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设要求和一系列举措,是相当有利于推动我院事业发展的。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检验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必需具备的,不能因为工作忙、时间紧或不在检验岗位而疏忽了技能的持续提升。训练场上走一回,发现在技术提升、自身进步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要去跨越,但是最难跨越那个障碍,还是自己,‘跨越自我,永不言败’也是此次练兵给我带来的一个大收获。”
电梯二部副部长周立也在工作之余加紧训练、连续熬夜作战,实验室里汗流浃背的他一边操作设备一边说:“平时工作比较忙,除了单位和部门集中组织培训练兵之外,我基本就是从学习时间挤一点、上班时间挤一点、休息时间挤一点的办法,见缝插针,灵活安排练兵时间,做到工作练兵两不误。”
起重机部的资深老专家刘小泉在训练中为青年职工积极传授经验、做示范辅导,坚持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树立了“师徒帮带”的良好形象和榜样,他语重心长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技术不长进,检验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也容易给设备安全留下隐患。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有些脱节,我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拿出来和年轻人分享,也是希望他们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大练兵和大比武也是检验‘师徒帮带’成果的好方法。”
无论是在烈日炙烤的空地上,还是在空间不大的实验室,院里院外都能看到职工们成群结队、紧张训练的身影,每5、6个人自成小组组成“临时急训小分队”,围绕着检测设备,不时专心研究、不时激烈讨论、不时屏息凝神细心操作,一名刚结束检测设备实践操作的职工说:“要通过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神贯注地学,持之以恒地练,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竞争性强的岗位,一定要刻苦、刻苦、再刻苦,训练、训练、再训练,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不仅要熟练掌握各自岗位应知应会的业务基本功和技能技巧,而且要努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掌握一门过硬技术,练好业务基本功,使自己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岗位大练兵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干部职工们从中都能自觉地从“学”“比”“实”“严”做起:学习作为活动的核心,切实增长知识;比武贯穿活动的始终,切实增强本领;实效作为衡量活动开展的好坏的标准,实实在在的提升综合素质;严格作为活动的保障,确实保证活动的实效。全院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技能大比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金奕岑;审核:韦勇益:签 发:张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