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名“80后”博士;他,是一位参加工作仅1年3个月的青年工程师;他,刚刚获得了“广西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他就是我院实验室主任陈华林博士。在近日共青团广西区委开展的2013—2014年度“广西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中,
崭露头角的新兵
朴素干练,年轻朝气,笑意盈盈,谦虚又不失自信……这是我院“80后”青年博士陈华林给人的第一印象。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陈华林博士,现任我院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科研相关工作,并负责实验室管理、高精尖设备在检验工作中的推广应用等工作。尽管去年2月才进入我院成为一名特检人,但陈华林刚到岗就参与了我院建院以来承接的最大定期检验项目——中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首次停产大检修,并被评为“突出进步奖”。
“该项目工期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有一天陈华林因水土不服出现了身体不适,医生诊断为急性肠炎,说要打点滴并休息几天。”项目后勤组同事说,为了不失去这次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陈华林有意隐瞒了身体的不适,带病投入到输送闪底油的常压炉的检验工作中。开展此项检验需爬上几
(
不过,陈华林认为这次付出很值得。“参加中油广西石化大检修接触到的都是高参数、高风险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而且种类齐全。跟着前辈们检验,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让我这个‘新兵’可以尽快上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检人。”陈华林自豪地说。
岗位能手的标兵
锐意进取、刻苦钻研,这是陈华林博士一直以来的学习工作作风。为了做好特检工作,到岗一年多来,他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的学习,并灵活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对检验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检测技术水平。
比如,在对中油广西石化硫磺回收装置进行检验时,检验人员发现该装置的腐蚀现象特别严重,但大家对其腐蚀原因持有不同的观点。对此,尚属“新兵”的陈华林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查阅大量专业文献资料,将实际状况与文献案例对比并对现场腐蚀产物进行了化验分析,研究确定出该装置发生腐蚀的机理并得到认同,也为有效帮助企业“看病-开方-治病”,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手段减缓装置腐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找到了理论依据。
(
在做好检验工作的同时,
筑巢引凤结硕果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在陈华林博士看来,自己到岗仅一年多就能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主要归功于我院对人才的重视和大力培养。
(
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引进,现全院拥有博士6名、硕士研究生38名、教授级高工2人、高工31人、高级检验师5人。与此同时,该院还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水平,练就了一批“技术尖兵”。
今年5月初,我院开展了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全院青年职工中掀起了技能学习和技术练兵“比、学、赶、超、帮”的热潮,
在我院的青年职工中,像
通讯员:黄庆华;编辑:金奕岑;审核:韦勇益;签发: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