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创新探索的“五四”精神,提高青年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营造“练硬功、强技能、出人才”的浓厚氛围,我院于
据了解,广西特检技术机构整合,不仅是我区质监系统特检机构整合取得的实质性突破,也是全区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取得的首个重大成果,实现了特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使我院人才、技术、装备、服务、业务五大竞争优势迅速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分院人才素质、强化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作为全面提高全院人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此次大比武还要求各分院率队参赛,为努力造就一支作风顽强、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搭建起了学习交流的主阵地、提高素质的练兵场和展示才能的大舞台。此次活动共呈现出7大亮点:
一是全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分院领导还亲自带队参加比赛,并担任裁判,对参赛选手进行现场点评。选手们纷纷表示,这些裁判都是资深的特检专家,提出的改进意见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让他们受益匪浅,是他们今后更高质高效开展检验工作的“指路明灯”。
二是参赛单位多。作为全区特检技术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后的首次集中检阅,此次活动共有区院及13个分院的135名青年技术人员参加了10个项目的角逐,比赛单位由原来的区院唱“独角戏”变为区院和13个分院的“大合唱”。14个单位同台竞技,区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很好地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在比赛过程中和赛后,非常注重对分院的实战指导和技术要领点评,以细致的“传帮带”,帮助各分院的青年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质量控制水准和过程服务效能。
三是参赛人员学历层次高。此次大比武参赛人数相比去年翻了一番多,参赛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且学历层次高,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占总参赛人数的30%以上。选手们从实战出发、从检验检测等细处着手,苦练内功、钻研业务,很好地传承了广西特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
四是比赛形式新。此次大比武项目打破以往“重实操、轻理论”的传统,实行理论基本知识考核和技能比武相结合的模式,并在实操比赛结束后加入理论问答环节,实现了对参赛人员的全面考核。此外,考试现场还首次设置了观摩区域,在保证不影响参赛者正常比赛的前提下,允许其他技术人员在旁观摩,尤其鼓励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的分院派技术人员前来观摩了解高新检验检测仪器的使用,并在比赛结束后安排表现优秀的参赛者和裁判讲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环境、操作要点以及操作时要注意的细节等问题,便于观摩者更直观地了解高新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等,有利于分院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开拓新的检验业务。
五是比赛内容广。此次技能大比武内容紧贴日常工作重点、难点,囊括了特种设备承压类、机电类、管理类三大领域的检测、测量、分析、录入等十个项目,主要考察青年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工作水平。参赛选手需要随机抽取考题作答或操作,非常考验技术功底和临场心理应变能力。
六是比赛场地新。今年的比赛场地选择在新启用的广西北部湾特种设备安全实训中心,此中心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实训基地之一,在区内同行业考试机构中门类最齐全,设备、师资、管理实力一流,可以为比赛提供最优的设备和环境。
七是裁判构成多元化。今年的大比武打破了裁判团队仅由院领导和资深专家组成的传统形式,一些青年专家也获选加入裁判团队,使裁判构成呈多元化态势。由2014年的参赛者转变为裁判,让博士陈华林感触颇深:“作为参赛者,只要保证自己能高效完成仪器操作就能顺利完成比赛;而作为裁判,不仅要自己能熟练操作仪器,还要全面掌握设备操作细节和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发现选手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其纠正,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促进青年专家的全方位成长大有裨益。”
我院将以本次青年岗位大比武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大比武的经验与成果,积极倡导“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人才建设新理念,把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持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全院人才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
电梯钢丝绳检测现场
高新技术理论考试现场
高新技术(应力应变测试)实操现场
起重机垂直度检测现场
压力容器实操现场
区局相关处室领导现场指导
(通讯员:罗贞;编辑:黄庆华;签发:张晓斌。)